等比例高保线D打印复制云冈石窟第六窟“文殊问疾”屋形龛,再现百年前圆明园同乐园买卖街的繁荣之景,1:1还原“天宫”空间站T型展示舱……数字技术通过对文旅产业各生产要素的重新整合,加速了扁平化、个性化、互动化生产方式的涌现,触发了业态创新、模式创新与生态蜕变。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一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项目,标志着我国智慧旅游建设步入以业态、产品、服务为引领的新阶段,科技与旅游融合更加深入,科技对旅游业提质升级作用更加彰显。“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项目既是科技与旅游深度融合的产物,也是激发并释放市场消费潜力、赋能推动旅游场景打造和业态变革的重要路径。”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卜希霆说,本次试点项目的发布,对于以创新为引领、以高科技为依托、以智慧旅游为载体、以供需匹配为目标,推动旅游业转向以新质生产力为动力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具有积极意义。
打造新消费场景是激发消费需求、营造消费环境、实现最终消费的重要路径。而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则借助科技手段,对传统旅游消费场景进行智慧化再造,基于高科技实现了对旅游消费新场景的创新。
此次发布的42个试点项目中的博物馆、图书馆、景区、科技馆、主题乐园、街区等传统文化和旅游场所,均借助科技手段,通过场景再现、科技再造等方式,打造文化和旅游展示、体验、互动的新空间,让文化和旅游资源得以多维、立体呈现,改变了游客参观、游览的传统路径,使互动、体验成为游客深度、沉浸式感知上述场所的重要方式。
亮相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第九展厅的“国风科幻沉浸式戏剧——《永乐长思》”和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华彩万象——石窟艺术沉浸体验”,都采用了新兴技术,进一步实现了文化内容可视化、历史信息情景化、观展体验个性化,助力文物更好地“活”起来。
▲“华彩万象——石窟艺术沉浸体验”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对公众开放 本报记者 卢 旭 摄
《永乐长思》结合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永乐大典》主题系列展览,采用沉浸式观演方式,通过5个章节,展现了4个不同的历史时空场景下一个文保家族与国宝文物之间的命运交织,讲述了文脉守护传承的感人故事,从而彰显了文保工作的艰辛不易和文保工作者的大国匠心、民族自信。“华彩万象——石窟艺术沉浸体验”空间,则是以石窟艺术的当代博物馆展示体验为核心,运用数字绘制、数字3D Mapping影像和AI算法技术加以深度演绎,营造出立体、沉浸式和充满活力的石窟艺术场景,直观而又准确地传递石窟艺术的精神内涵。
无论哪一种方式,科技赋能都实现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的目标。《永乐长思》打破了观众与演员之间的传统边界,不断让观众从观看剧情到参与剧情,完成从“感官沉浸”到“心灵沉浸”的升华,真正让文物“活”在观众面前。“华彩万象——石窟艺术沉浸体验”则打开了石窟艺术全新的解析和观赏视角,并在技术和感知层面突破了传统不可移动文物展示的基础模式。
随着文化审美、技术手段和知识获取方式的持续更新,全球范围内的博物馆、美术馆空间和体验内容、展示方式都在向着活化、多重、互动、沉浸式、数字化和趣味化方向发展。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和展览行业的应用更是有力推动了这一进程。
在敦煌研究院,基于单目视觉SLAM(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的AR眼镜导览,将自动感知游客眼前的文物和环境,自动触发播放AR全息内容,且与现实环境进行叠加;在江苏扬州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数字技术将文物背后的故事以可视化、可互动的方式呈现,观众能在模拟复原的“沙飞船”甲板上感受河流涌动,看到古时大运河畔的繁华景象,听见运河岸边的说书声与叫卖声;在中国历史展览馆的“4D+6面”全景影院内,观众随着机动座椅的移动而左右摇摆,坐在原地即可沉浸式体验飞临“中国车”“中国桥”“中国港”等,还可以随“嫦娥号”登月、随“蛟龙号”潜海;在全景影院内,观众通过《长征》直观地感受红军革命的战火硝烟……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曾博伟表示,文博展览往往内容专业、内涵深奥,但通过数字科技的活化演绎,人文景观变得生动、文物变得鲜活,历史文化更容易走进人们内心深处,从而焕发历史文化遗存的活态生命力。
以市场需求为驱动,文化场馆将科技与需求相结合,打造全新的旅游消费场景。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光影互动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北京teamLab无相艺术空间、广州Z-BOX智慧旅游空间等,基于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将科技、创意与艺术、生活相结合,打造出全新旅游消费场景,充分释放游客的视觉、触觉、味觉、听觉、嗅觉等多重感知,改变了旅游产品多依托自然和文化资源开发的传统路径。“这不仅提升了游客体验质量,延长了游客逗留时间,激发了游客的消费动力,也促进了文化和旅游供给的全面升级。”曾博伟说。
2023年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在61天的运营期内,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71万人次。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宏伟介绍,2023年冰雪大世界继续引入了“冰雪+”概念,通过“冰雪+创意”“冰雪+数字”“冰雪+艺术”“冰雪+体验”,折射哈尔滨冰雪经济60多年的发展成就。其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冰雪光影互动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在突出冰雪大世界核心的冰雕冰建艺术与技术基础上,将数字冰雪与传统冰雪相结合,将冰雪文旅与VR技术深度融合,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加持打造冰雪元宇宙体验中心,并推出VR冰雪多人互动竞技游戏、云上冰雪大世界、VR沉浸式滑雪、VR冰雪大滑梯等多款体验项目。
以科技助力文化传播,以体验提升游客的文化感知和认同,提升国民的文化自信。此次发布的试点项目中,依托文化IP打造智慧旅游成为新亮点。
依托名著、历史画作、古迹、影视名剧等多类别文化IP,“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三体·引力之外”“飞越清明上河图”“夜上黄鹤楼”“长安十二时辰”等项目,分别在原有IP文化和市场影响力的基础上,通过科技创新的方式,焕发全新活力。
“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1998年开封清明上河园开园营业时就提出了这样的口号。经过20余年的发展,以宋文化沉浸式体验“出圈”的清明上河园成为河南新文娱行业的“排头兵”XK体育官方,为河南文化的活化和复兴增添了力量。
近几年,清明上河园开发的“飞越清明上河图”球幕影院沉浸式体验项目,依托北宋张择端的传世佳作《清明上河图》,利用数字科技,在12米超大直径的IMAX巨型球形银幕上焕新出发,形成360°全景呈现的裸眼3D版《清明上河图》,并通过座椅模拟的上升、俯冲、滑翔等动作,让人在“真与幻”的冲击中穿越历史画卷、一览宋代盛景。
开封清明上河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爽表示,沉浸式体验项目直接或间接带动了景区经济发展,为景区“二次消费”增长创造了强大驱动力。游客在景区内的平均游览时间,从原来的3至4小时延长到8至9小时,带动景区非门票收入占比达到50%。“我们更多的还希望能借助数字科技为华夏文明的传播和文旅经济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王爽说。
致力于深耕唐文化底蕴的西安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从顶层设计、创意规划、资源统筹和可行性验证层面进行不断创新,深入推动数字经济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出以“文商旅+沉浸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新路径。
“为了让文化IP与旅游相融,街区深挖数千册唐代典籍、历史文献,将其中的唐文化元素具像化成街区全唐空间场景、全天候互动演艺、沉浸式游戏等,极致化呈现长安市井,不断激活消费新动能。”陕文投集团总经理助理、陕文旅公司董事长邹林丰介绍,截至今年1月,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共接待游客超350万人次,日均流量超7000人次,全网曝光量突破260亿。
以唐文化创新续写盛世繁华,街区会继续深耕沉浸式体验,将更多文化产品、多元业态纳入长安十二时辰项目沉浸式的框架之内,利用“沉浸式+”为街区赋能。用唐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明,街区也会继续根植优秀IP内容,打造彰显传统文化的精品IP“长安十二时辰·唐节”,并且更多向外寻求IP跨界合作,将IP延伸出更多价值。
在卜希霆看来,沉浸式旅游通过空间和场景的重构,实现了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更丰富的感知体验,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提供了更好的体验场景,让更多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开发利用,让传统旅游空间在叠加技术和文化之后焕发新活力。
“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和“只有河南·戏剧幻城”这两座基于“幻”而打造的戏剧之城,打破传统戏剧演出模式,融合新情景装置艺术与舞台沉浸技术,分别依托历史巨作《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和《红楼梦》,通过一场场戏剧组成一幕幕历史画卷,让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游客获得文化认同,让外国游客感受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惊艳与厚重。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到来,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科技与文旅融合发展成为新的行业趋势。未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在数字科技的助推下,进一步打破地域和行业的限制,精准分析游客的需求和偏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创造出既传统又现代、既高雅又通俗的文化新品,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加个性化、高品质的旅游体验,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为文旅产业的繁荣注入新的动力。
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的打造和推广,是科技与创意协同推动的结果,将持续增强文旅产品的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
无论是北京圆明园“拾光买卖街”光影艺术、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展示,还是武汉《夜上黄鹤楼》行浸式光影演艺、安徽西递夜游等项目,均借助文化创意并叠加技术创新,将传统文化遗产地的文化资源以不同形态和方式全新呈现,将静态文化资源转变为动态文旅场景,丰富了智慧旅游的产品供给。
以武汉黄鹤楼公园为载体,《夜上黄鹤楼》行浸式光影演艺围绕当地特有的历史文化,采用声光电结合的手法,融入艺术表演,通过高科技光影技术打造城市地标夜游新体验,让游客不仅能在白天欣赏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格的建筑群,还能在夜间多方位、多层面地接触黄鹤楼历史故事及民风习俗。
武汉星月云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徐维华说:“《夜上黄鹤楼》采用了激光投影、激光互动、前景纱屏、演员影像互动、3D动画灯光、高压水雾等多项光影创新技术,实现了光影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演绎了包括辛氏沽酒、崔李题诗、仙子起舞以及黄鹤楼变迁等沉浸式故事场景。”
《夜上黄鹤楼》延长了黄鹤楼公园经营时间,打造出黄鹤楼夜间游览产品体系,在2023年接待游客近80万人次,充分发挥了旅游带动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为推动武汉市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近年来,夜经济作为城市经济新的消费增长点,其需求旺盛,潜力巨大。各地方及景区纷纷依托特色的民俗文化、自然景观,利用全息光影、裸眼3D等技术手段对夜景进行再创造、再焕活和再升级。
安徽西递以徽派古村落为载体,打造沉浸式夜游。“夜间旅游项目的打造增强了游客的体验感,吸引了更多游客停留,景区民宿入住率提升52%。游客的停留与夜间旅游活动又激发了二次消费,带动了相关旅游产业的发展,景区内商业店铺开门率高达95%以上。”黟县徽黄西递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汪洪说,西递“夜经济”正在成为当地提振消费的“新引擎”。
贵州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以壮丽的大瀑布为载体,通过光影的绚丽笔触,打造出“艺术与科技融合、梦幻与现实兼容、神奇与秀美共赏、文化与历史同辉”的实景表演精品。“夜游黄果树的成功落地,不仅让来黔游客有了更丰富、更精彩的选择,还进一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带动周边餐饮与住宿业消费升级、提升周边就业率。”安顺良业光启文旅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在黄果树夜游项目开展的两年时间里,旅游旺季的酒店入住率及就餐率达百分之百,同时也带动了二销收入。据统计,2023年,黄果树夜游现场观众累计达18万人次,总营收达2078万元,带动社会就业150余人。
“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对于推动城市更新、培育‘文旅+’新产品及延伸文旅业态和产品的发展半径、带动能力和辐射空间等都具有积极意义。”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应牢牢把握数字经济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契机,充分借助科技的力量,加快培育开发智慧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动”起来,让人们在旅游中感受“科技+文化”的新魅力。星空体育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