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市玖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行业动态

科创板创新药企共论“新质生产力”医药行业如何实现关键突破?

2024-02-27 09:53

  从药品0自主创新到国家鼓励药械创新政策频繁落地再到药企出海,中国产业已步入发展快车道,正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过,在面临机遇的同时,

  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举办科创板新质生产力行业沙龙第四期,聚焦创新生物药领域,邀请百利天恒、君实生物、荣昌生物和迈威生物4家代表企业,与多家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机构,共同聚焦中国创新药产业发展动态、创新药出海趋势与挑战、创新药商业化落地难点、支持创新药发展政策建议等热门话题。

  总经理邹建军表示,中国创新药研发正在从以Fast follow为主的创新1.0时代,加速向更加注重差异化和源头创新的2.0和3.0时代迈进。

  关于应如何对创新药产业格局变化?联合创始人及总经理房健民认为,关键在于三点:一是高水准创新,简单的创新已没有机会;二是商业化能力,需要面对商业化验证问题;三是国际化方向,这是中国创新药企业实现突破的关键一环。

  2023年,我国批准上市创新药40个,同时多款创新药成功闯关欧美、对外授权合作规模再创新高。

  初步统计,2023年科创板创新药企业共有4款创新药在国内获批上市,其中益方生物与贝达药业合作的贝福替尼、迪哲医药的舒沃替尼先后获批上市,分别实现公司产品零的突破。国外市场上,百奥泰的托珠单抗生物类似药、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和的特瑞普利单抗先后获得美国FDA上市批准。

  邹建军介绍称,该公司核心产品特瑞普利单抗不仅于国内获批了新适应症,在2023年也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成为美国首个且唯一获批用于鼻咽癌治疗的药物,填补了美国鼻咽癌的治疗空白,并获得了 NCCN指南一类推荐,这也是在美国上市的首个中国自主研发和生产的创新生物药。

  百利天恒董事长朱义也分享了2023年该公司与全球医药龙头百时美施贵宝(BMS)的授权合作情况,双方就百利天恒研发的BL-B01D1达成合作,首付款8亿美元、潜在总交易额最高可达84亿美元,创下国内创新药授权交易的首付款记录,也刷新了全球ADC单药交易总价的纪录,是首款成功出海的双抗ADC新药。

  2023年中国创新药‘出海’再创新高,反应出国际市场对中国创新药品研发实力的认可,这也是过去十余年中国创新药长期积累的结果。当前,中国本土生物医药创新生态的优势开始涌现,中国新药研发力量已晋升全球第二梯队前列。有医药行业人士分析称。

  当然,多位与会嘉宾也提到,中国与发达国家在源头创新及全球产业化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但在个别领域已走到了世界前列。

  中国强在技术能力上,强在庞大的工程师队伍和领先的工程水平上,2023年跨国药企频频在华‘扫货’ADC(抗体偶联药物)产品就是典例,因为ADC产品的研发过程中涉及到大量技术性探索与操作,所以我们走在了世界前列,迅速取得了国外市场认可。迈威生物董事长刘大涛称。

  中国创新药的快速发展与国家政策支持密不可分,房健民指出,国家高度重视医药创新,从产业政策、药品监管、医保支付、上市融资等方面为新药研发提供了大量支持:一是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等政策的推行,有力支持了中国药物创新技术体系的建成;二是国家药审改革持续深化,药品审评效率不断提高,优先审评资源持续向创新药倾斜;三是医保政策大幅提高了创新药物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四是科创板的设立畅通了国产创新药的人才、技术、创新资源与资金资源的对接。

  在国内医保控费的大局之下,如何在创新药的价格和价值之间寻找平衡,一直是促进创新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日前,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建立新上市化学药品首发价格形成机制鼓励高质量创新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进一步体现出支持高质量创新药品获得与高投入、高风险相符的收益回报的理念。

  关于定价问题,房健民表示,创新药存在高风险、高投入、长周期的行业特性,需要较高的药价以回收研发成本,从而支持进一步研发。目前,创新药国内上市销售后普遍未能快速实现回收研发投入的正向循环。面对该局面,不少创新药企业正积极寻求出海解决投入与产出间的缺口。

  刘大涛对此持有相同观点。他指出,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的特点是低水平、广覆盖,现阶段支付能力与美国确实存在差异,中国创新药可以考虑探索在国内获取合理利润、在海外赚取超额利润的发展路径。

  去年,随着国产创新药出海加速,中美创新药定价差异多次引起热议,其中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在美售价达到了国内售价的33倍。对此,邹建军分析认为,一方面,出海创新药高定价的背后反映了国际认可度;另一方面,药物价格由适应症、临床数据、支付方等多重因素决定,受全球价格体系影响较小,比如海外的支付方比较多元,不仅是政府支付,还有商业等等,可以共同去承担一个更高价格。

  在关注创新药定价逻辑、创新药进入医保速度的同时,创新药入院的情况也不容忽视,对于创新药而言,在实现销售的最后一公里上还有药品入院、医生开方等诸多环节。

  多位与会嘉宾提到,实现医疗机构的准入对企业而言是不小挑战,医生教育、患者等环节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经营成本,而医疗机构的药占比、用药总品规数量等限制因素也对创新药入院有所影响,建议进一步放低国产创新药的入院和开方门槛,简化流程,让国产创新药能尽快投入临床使用;积极发展商业化医保支付市场,逐步探索建立创新药市场化定价机制。

  过去几年里,中国创新药产业经历了资本盛夏与资本寒冬的交替,PD-1、ADC等热门赛道的快速切换,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的不断深化等等,行业发展环境已然发生重大改变。在业内看来,中国创新药行业正处于上升发展阶段,未来存在巨大潜力。

  刘大涛表示,医药行业是非周期性行业,医药行业发展的最根本依据是人类对于生命和健康不变的需求。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结构加重,社会对医疗水平提出更多新的要求,这将推动创新药产业持续发展。

  资源正在向更高程度的创新富集,或者说资源正在向突破性创新富集。朱义分析未来行业发展趋势时称。

  邹建军则提到,在科学家们聚焦于发现新的靶点、新的机制的同时,企业也应当更加关注实际的病人临床需求,持续去发现帮助病人解决问题的药品、方案,不断提高病人的生存机率、生活质量。

  在创新药产业加速发展的同时,行业内部也在加速洗牌,或将迎来格局重塑。对此,房健民指出,应对创新药产业格局变化,关键在于三点:一是高水准创新,当前低水平的竞争较为激烈,简单的创新已没有机会,将重点布局ADC、双抗等优势领域,同时关注新兴药物形式;二是商业化能力,不少中国创新药企业已度过早期研发阶段,需要面对商业化验证问题,这对公司的系统管理能力是一项考验;三是国际化方向,这是中国创新药企业实现突破的关键一环。

  目前科创板已汇聚了约30家创新药企业(含创新疫苗),合计市值近5000亿元,在创新药领域初步形成产业集聚和板块示范效应,成为美国、中国香港之外创新药企业的主要上市地;同时,君实生物、荣昌生物等创新药企业近3年共14款创新药获我国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达到同期国产创新药获批总数的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