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市玖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新闻动态

一周艺术人物|阮纯诗的“无声”抵抗花俊的“他山我山”星空体育官方网站

2024-03-18 16:26

  XK体育官方新加坡美术馆正在展出越南艺术家阮纯诗最新的综合媒介装置作品《47天,无声》。展览即以作品名称命名。阮纯诗用丰富的创作手段,提醒现代人抵抗即时性。

  在美国,史密森尼美国艺术博物馆任命达莉拉·斯克鲁格斯为首任非裔美国艺术策展人。

  在上海,艺术家花俊个展“他山 我山:花俊作品展”在宝龙美术馆举办,策展人李嘉文、张嘉伟获得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青策计划2023”奖项。在西安,青年画家王超举办个展“异物”,呈现水与墨的融洽与博弈,在北京,演员伍宇娟以绘画记录回忆与温暖。

  新加坡美术馆正在展出越南艺术家阮纯诗(Nguyen Trinh Thi)最新的综合媒介装置作品《47天,无声》(47 Days, Sound-less)。展览即以作品名称命名。

  阮纯诗,1973年出生于越南河内。在成为艺术家之前,在越南做过记者,后到美国修读新闻、国际关系及摄影等。慢慢步入媒体艺术家之路。2007年,她从美国返回越南河内。她受洛杉矶的艾柯公园电影中心启发,2009年在河内创办了DOCLAB,以打游击的方式,寄生在当地的歌德学院中。

  据艺术论坛的撰稿人Hung Duong评述,《47天,无声》中,阮纯诗融合声音、拾得影像和灯光,创造了一个沉浸式的替代现实空间。她的作品将树木、雨水、鸟类、原住民和自然声置于中心位置——而在以西方价值观为中心的剧情片里,这些元素常常被处理成毫无生气的背景。

  阮纯诗,《47天,无声》展览现场,2024年,新加坡美术馆。

  录像,双屏幕及镜子 录像:三频道投影,16:9, 16:9 及 5:2纵横比例, 黑白及彩色,有声(立体声),30分钟

  阮纯诗,《47天,无声》展览现场,2024年,新加坡美术馆。

  在一间暗室内,两块屏幕呈对角线面对彼此,各与一台投影机相连。头顶上方,一组悬挂在天花板上的镜子将另一台投影仪发出的光线偏转,在墙壁上投射出八个散乱的幽灵灯影。

  当观众躺在放置于两个屏幕之间的豆袋上时,分裂的视线会被一段段神奇的影像蒙太奇所吸引:在阮纯诗之前拍摄的关于越南嘉莱族以声音为中心的宇宙观的动态影像中,穿插着从越南战争电影和好莱坞大片中截取的自然景观片段和声音。阮纯诗还故意将影片的画外音和字幕错配,使这种混杂重叠的效果更加微妙:当来自越南中部高原的原住民喃喃谈论声音在唤起记忆方面的力量时,字幕则讲述了科幻作家厄休拉·勒古恩(Ursula K. Le Guin)关于暴力自卫作为建立主权手段的观点。当我们试图解读这些不连贯的内容时,一首模仿自然声音的原住民乐器演奏的小交响曲渗透进展厅的空气之中。

  阮纯诗的装置作品在环境噪音与寂静、光与暗、可见与隐蔽之间交替,批判了现代影像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焦点及其对视觉符号作为主导感知模式的依赖。在这件作品中,听觉体验得到了强化,而视觉体验则被淡化,与大自然繁茂的绿意和悦耳的节奏相比,人类的存在相形见绌。展览将持续至4月14日。(畹町)

  据Artnews报道,位于华盛顿特区的史密森尼美国艺术博物馆(Smithsonian American Art Museum)已任命达莉拉·斯克鲁格斯(Dalila Scruggs)为首任奥古斯塔·萨维奇非裔美国艺术策展人(Augusta Savage Curator of African American Art)。该职位由匿名捐赠者出资500万美元设立,以雕塑家奥古斯塔·萨维奇命名,她是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重要人物,也是一位教师和非裔美国艺术家平权倡导者。

  斯克鲁格斯在19世纪和20世纪绘画、版画、雕塑和摄影历史方面经验丰富。2021年以来,她在纽约朔姆堡黑人文化研究中心(Schomburg Center for Research in Black Culture)担任摄影和版画策展人。在此之前,她曾担任布鲁克林博物馆客座策展人、阿拉巴马大学塔斯卡卢萨分校保罗·琼斯美国艺术收藏顾问策展人、布鲁克林博物馆美国艺术助理策展人,以及马萨诸塞州威廉姆斯学院美术馆策展研究员。她拥有哈佛大学艺术与建筑史博士学位。

  在新的岗位上,斯克鲁格斯将负责史密森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的展览项目,以及与非裔美国艺术相关的购藏计划。此外,她还将参与该机构的跨部门项目“美国之声与愿景”(American Voices and Visions),旨在重新整合博物馆的藏品。她将于4月22日履新。(畹町)

  3月17日,“他山 我山:花俊作品展”开幕仪式在宝龙美术馆举办。展览围绕“山石”主题,向不同的问题线索展开,以石头相关的绘画作品为起点,通过叠“石”成“山”,引出人的实践与自然关系的系列话题,最终回落到“人”的身上。在现场,观众可以由最新的《他山》《巅》《岑》等系列作品,前溯到《双钩素心》《冰书蕴湖》的艺术实践,甚至在艺术家跨越20年的创作中感受其不断探索的脉络。

  花俊,1970年生于江苏泰州,毕业于瑞典皇家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获硕士、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水墨研究所执行所长。花俊长期致力于中西艺术的综合研究,并以水墨实验为依托转换中国书画艺术精神在当代生活中的意义。

  据策展人王晓松介绍,长期的海外求学生活经历与传统书画的涵养,使花俊无法割舍任何一方,他尝试在两个圈层两种观念的碰撞中划出新的关系空间,把中国书画中形而上的部分与一个当代人对后工业时代的反思结合在一起,是艺术实验也是个人的本能。花俊以两个系统对生态的共同关注为落脚点,把“垃圾山”(工业进程中的“多余物”、“边角料”)与中国文艺思想史上对遗物、遗迹凭吊的传统结合起来,追索何以为“人迹”?因何而来?艺术如何应对这种变化?希望描绘不同生命在自然、人类生产生活实践与观念的交叉处的生存状态。虽然我们无法言说艺术家用象征手法处理的沉重议题,但可以通过为石作“像”下的图像意志,进入层层叠叠构建起“山”的绵延叙事中。在由石及山展开的这一系列具象绘画实验,从视觉象征性的角度阐释了中国文艺中的静穆感与精神负重感。

  “我们双方都把展览筹备视为一次次提问,在这个过程中受新资讯的影响,花俊问自己:通过临摹学习中国书画的路径是否也是一种数据投喂?在AI工程师的帮助下,花俊用自己的作品作为原始数据训练、搭建模型,从图像模拟上开辟了在美术馆之外的‘第二展场’。”王晓松介绍。

  据悉,开展当天,主办方还举办了“他山 我山”研讨会,策展人、艺术家及艺术界人士管怀宾、孔令伟、唐克扬、徐可等就当代水墨等话题进行了研讨。宝龙美术馆在展览期间还举办了2023上海市中小学校长艺术素养提升研修班(美术版块)第五期活动。展览将持续至3月31日。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3月15日宣布,策展人李嘉文、张嘉伟策划的展览“皮钦光谱:一种文化的非线编可能”获得本届“青策计划”大奖,两位策展人将获得5万元人民币用于项目所关注议题的持续研究。

  “青策计划2023”大奖自2023年11月9日展览开幕即开启票选,2024年2月18日展览正式闭幕。在近4个月的展期中,共收到5位专家评审、4所院校评审、4家媒体评审、2350位大众评审的投票。5位专家评审为:费大为、龚彦、林天苗、马克·维格利(Mark Wigley)、杨福东。4所院校评审分别为: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同济大学。4家媒体评审分别为:《Artnow》《Art-Ba-Ba》《澎湃新闻》《文汇报》。

  “青策计划2023”最终遴选出2组获选方案:“皮钦光谱:一种文化的非线编可能”(策展人:李嘉文、张嘉伟)和“类地登陆:行星候选者”(策展人:曾雨阳、黄天乐)星空体育官方网站。本届“青策计划”作为第十四届上海双年展的城市项目板块,首次走出PSA,进入思南公馆和慎余里两处城市空间,两组展览不仅与本届上双主题“宇宙电影”进行对话,也在展览所关注的议题的基础上挖掘展厅所在空间的历史文脉与城市建筑展开讨论。(畹町)

  日前,青年画家王超的展览“王超:异物”在陕西西安的南山社举办,展出他2022至今所创作的9件作品。

  王超,生于1986 年,现工作生活于西安。他以最基本的中国绘画元素“水”和“墨”构建画面,他的创作纯粹而极具探索性。这些年来,王超以最基本的中国绘画元素“水”和“墨”构建画面,并期望作品中的一切都源于这两个基本元素,又从中生出变化,更执念于用材料来还原材料本身的独特气质。

  王超说:“在近期的一些作品里,我愈发地迷恋水与墨这种看似融洽却又时刻处于博弈状态的关系,它们相互消解、不断回撤,就像墨在纸上沉积,水则挥发入空,水无法穷尽墨,墨也无法固定水,作品的成型不过是两者博弈后留下的痕迹,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痕迹则是水与墨这两者博弈后的异物。作品的灵感来源从梦中的残影到物质经过时间打磨后偶发的结晶,通过水与墨的博弈呈现出一些不可名状之物,显现出一种冷灰色调的异物感。”展览将持续至5月26日。(畹町)

  2024年3月21日—4月8日,伍宇娟个人画展“乡愁”将在北京西城区庄胜8号艺术空间展出。展览呈现伍宇娟近年来创作的百余幅画作,呈现她对过往温暖记忆的热爱与怀念。

  伍宇娟,国家一级演员,代表作品有电影《疯狂的代价》《龙年警官》《香魂女》,电视剧《雪山飞狐》《东边日出西边雨》等。而“乡愁”展,则是伍宇娟以画笔及其独特的视角,带领观者走进诗意与温情的世界。她为她的作品撰写了十余个故事,外婆、父亲、母亲、舅舅、大哥、大妹、小妹、表弟……他们并没有出现在画框中,却是重要的见证者,他们成为伍宇娟笔下的山、水、太阳、花、树……万物有灵,万物有爱。

  策展人程青松表示,“她借用了电影镜头的表现手法,远、中、近、特,每一幅画都像一部电影,每一幅画也像一部小说,既是伍宇娟个人刻骨铭心的记忆,也唤醒了我们的集体记忆。她的笔触,自由而又温暖,梦幻而又炙热,让消失的故乡永存于她的‘乡愁’之中。”(整理/陆林汉)